桌子山岩画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博物馆--武俊生

黄河由兰州滔滔北下,过了宁夏平原急转90进入内蒙古草原,第一个迎接她的就是内蒙古乌海市。

乌海市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在塞上荒原建起了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乌海不仅有着现代的辉煌,而且还有着古远的文明。远古时期,这里曾是水草丰美、鸟语花香的热带雨林。广袤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孕育了包罗万象的不同物种。距今7000万年的世界珍稀植物四合木人称“植物活化石”,现在唯有中国尚存,乌海荒原是它的集中繁衍地。乌海曾是匈奴、突厥、回鹘等少数民族狩猎和游牧的地方。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见证了北方草原民族在乌海地区的早期生存;凤凰岭上绵绵延延的秦长城、新地荒原屯田戍边的汉墓群、二道坎台地上的明代烽火台,记录下了乌海地区金戈铁马的古韵;曾雄踞图海山腰的海巴拉僧庙,在广播佛法之时也肩负起了“蒙医学府”的使命,还以蒙藏风格的佛寺建筑艺术享誉四方。乌海地区远古的先民,在生产劳动中将大千世界给予他们的心灵撞击化作神圣的符号,凿刻在山崖上,诉说着他们原始的生活状况。这就是乌海地区山中遗存至今的桌子山岩画。

一、桌子山岩画群

考古证实:桌子山岩画始创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4000-6000年。它是上世纪70年代被当地牧民在放牧时发现的。

桌子山岩画群分布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与乌海市交界处的桌子山山沟的悬崖峭壁和沟畔石灰岩磐石上,主要包括苦莱沟岩画、乌兰布拉格岩画、摩儿沟岩画、召烧沟岩画、雀尔沟岩画、苏白音沟岩画、苏白音后沟岩画、小摩尼沟岩画等。这些岩画的刻画题材以人面像、动物、狩猎、舞蹈、骑士、符号等内容为主,每幅岩画都单独成画,形态各异,这是北方地区典型的游牧文化遗存。2013年5月桌子山岩画群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桌子山岩画群的显著特点是浓烈的原始宗教色彩。原始先民由于生产力和认知能力低下,对大自然存有神秘感,认为日月交辉、山崩地裂、闪电雷鸣、狂风暴雨等自然现象背后,一定有起自然的神灵在主宰。神灵是什么样的?他们没见过,只能凭经验想象,于是就将自然现象人格化,形成人的对象化符号概念。桌子山岩画群中,就有许多太阳神像以人面形出现,并且都朝向太阳升起的东方。这些拟人化的太阳神人面像,粗犷豪放,面部表情善良,和蔼可亲,头部四周布满辐射状的射线,不言而喻是象征太阳光芒四射,耀眼夺目。神奇的光体,驱去黑暗,带来光明,驱去严寒,带来温暖,赋于大自然生机,给万物生命。神秘、困惑、不解的结果就是当做神灵来顶礼膜拜。部分动物图形,表现了先民们的动物图腾崇拜。当时的先民就是靠图腾来维系部落氏族的团结在求生存和发展,并且通过祭祀活动来统一族人的思想和行为。桌子山岩画群中诸多风格迥异的人面像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有的慈祥,有的狰狞,有的恐怖,有的痛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喜怒哀乐之情。喜乐表现的可能是狩猎的成功,族人的团聚,食物的丰盛;哀怒表现的可能是狩猎的失败,大自然的惩罚,死亡的恐惧。在人面像的处理上,除图形外,还有方形、尖顶的,也有不少带辐射线的。在构图上有的复杂,有的简明。在技法上,磨刻痕迹有的窄浅,有的宽深。宽的部分达到1.5厘米,深度有3厘米。充分显示了古代先民的丰富想像力和非凡的表现力在及坚韧不拨的毅力。在桌子山岩画群中,还有许多形似面具的岩画,这些是原始先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希望在神灵来显示自身威力而恫吓野兽、俘获猎物的另类崇拜。

二、召烧沟岩画

乌海岩画主要是指桌子山岩画群在乌海市境内的部分,主要包括召烧沟岩画、雀儿沟岩画。岩画的题材多为人面像、动物图形、狩猎、舞蹈、骑士、符号等,每幅岩画单独成画,神态各异。

其中,召烧沟岩画是桌子山岩画群的精髓,被誉为“中国三大古物之谜”,也是世界上山地缓坡岩画的典型代表,有近300余幅单体图像,其中90%都是人面像,在桌子山岩画群里数量最多,保存也最为完整。同时,召烧沟岩画具有人面形巨大、各具姿态、诡异神秘的特色,犹如无字天书,空谷绝响,蕴含了无穷无尽的历史内容,对人们探古寻幽具有强劲的吸引力。据考证,这些岩画多为古人想象中神灵的图腾,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为数千年传承不息的宗教祭祀场所,因此,召烧沟岩画是游牧民族的艺术珍品,具有较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生动有力地说明了我们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生活、祭祀、游牧、狩猎的情景,真实地反映了桌子山地带古代游牧民族的社会面貌、经济生活和原始宗教信仰。

召烧沟岩画遗址博物馆建筑面积2851.17㎡,是集岩画保护、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旅游观光、艺术欣赏展览于一体的展示中心。岩画遗址保护设施以覆盖岩画集中区域的全部遗址和部分分散区域的遗址为出发点进行整体设计。馆内分为三个遗址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太阳神人面像、表现家庭生活的和谐之家、宗教的巫师类人面像以及生殖崇拜的女性分娩图等等,在此都有刻画。

1.jpg

召烧沟岩画遗址博物馆全景

2.jpg

太阳神人面像头部轮廓近似圆形,面部刻画清晰,神态祥和,四周布满辐射状线条,象征太阳光芒,太阳为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带来万物生命的生长繁衍。于是,古人崇拜太阳,将其视为神灵加以崇拜。太阳神以人面像的形式出现,使它具有了人和神的两重性,特别易于使人的心灵联想起关于崇高、威严等主宰和神秘力量的观念。

3.jpg

和谐之家

4.jpg

巫师类人面像:这幅人面像头顶有高高的类似串珠似的饰物,代表有通天的灵性。

5.jpg

穹庐毡房:穹庐毡房的岩画反映了古先民的居所,具有浓郁的草原生活特色。为研究古代北方民族的居住情况提供了例证。

6.jpg

四季图:此幅岩画是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由四个不同的太阳组成,光圈大小不一,以表示阴晴,并用方格加以区分。其为古人对一年四季太阳特点的描绘,而旁边的重圈纹可能是表示天际的云朵。

黄河文化、长江文化和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三大源头。内蒙古草原不仅承接黄河文化,而且是草原文化的发祥地。乌海地处草原,哺乳黄河,深仰中华文化的恩泽,桌子山岩画和阴山岩画、贺兰山岩画隔河相望,都是北方草原民族早期生存的见证,它们将生生不息地溶解在奔腾向前的神州文化之中,启迪后人科学认识人类的归宿。

                          2019年8月